幼教產品
產品名稱:副龍櫛龍 Parasaurolophus
  • 身高 Height: 約3公尺
  • 身長 Length: 9~10公尺
  • 體重 Weight: 約5公 噸
  • 生存時期 Living age:白堊紀晚期
  • 距今約Living age: 約1億3千萬年~6千5百萬年前
  • 發現地點Discovery Site: 北美洲.美國、加拿大
  • 文字介紹:副龍櫛龍屬於鴨嘴龍類, 不過卻和一般的鴨嘴龍有很大的分別。這種恐龍於1922年首先由Parks發掘出土。副龍櫛龍是中型的食草恐龍, 體重達到五公噸, 身高可以超過一層樓。這種恐龍可以以兩足或四足站立, 結實的四肢支撐著5噸重的身軀。副龍櫛龍自被發現以來一直都引起不少古生物學家的興趣, 因為這種恐龍有一個奇怪的特徵——而這個特徵關係到一個很重要而專家一直都未能解開的謎。

    副龍櫛龍大概和一般的鴨嘴龍很不同, 因為這種恐龍的頭上有一個突出的四呎長頭冠, 而這個冠的用途則令古生物學家大惑不解。科學家研究過頭冠的內部結構時發現這個所謂的「頭冠」並不是以前所想用來裝飾那麼簡單。每種生物的每個特徵都有它的用處, 副龍櫛龍也應該不會例外。於是古生物學家開始透過手上的證據估計頭冠的作用。專家發現的事實是:頭冠內部有交錯的氣道、空間連接鼻腔。當恐龍居於水中的理論盛行時, 專家估計這些氣道允許恐龍長時間在水底居住。而氣道則跟隨頭冠伸到水面上, 空氣便能透過連接鼻腔的氣道源源不絕地供應給副龍櫛龍了。不過, 當古生物學家發現氣道了頭冠頂部封閉的時候, 這個理論就不攻自破了。

    最近幾年另一個發現又引起了古生物學家對恐龍的興趣, 那就是對氣道發聲用途的研究。由於水底通氣論已被否定, 於是古生物學家開始轉向研究另一個可能性——溝通。古生物學界一直對恐龍如何溝通認識並不多, 證據也甚為不足, 因為發聲的主要器官都是不大可能變成化石保存的軟組織。但由於副龍櫛龍的氣道是石化的硬組織, 這給予古生物學家一個絕好的機會去研究恐龍如何彼此溝通。他們發現錯綜複雜的氣道和空間有明顯的共嗚作用, 可以令恐龍發出的聲音傳得更遠。專家開始建造模型, 研究這種恐龍的發聲系統。

    本網於二零零二年曾經報導過關於副龍櫛龍的重大發現。古生物學家在高性能電腦和精密的立體工業繪圖軟件的幫助下, 成功還原了副龍櫛龍的叫聲。這種恐龍的叫聲甚似管樂器, 不過屬低頻音調。物理學上, 障礙物對低頻音調(Low frequency)的影響比高頻音調(High frequency)少。這表示出這種恐龍使用頭冠來增悤自己的聲音, 這種頻率的聲音能傳越長距離穿過恐龍生活的濃密樹叢, 更有助於恐龍群之間的溝通。

    另外也有理論認為頭冠是作對付敵人用, 也有認為是用作身份識別, 不過真相如何, 仍有待進一步研究。

    4D恐龍立體DIY拼圖

    三角龍

    副龍櫛龍

    暴龍

    恐爪龍

    鴨嘴龍

    梁龍

    禽龍

    基龍

    劍龍

    腫頭龍

    角鼻龍

    刺盾角龍(戟龍)